《四号手术间》

《四号手术间》封面立体图

基本信息

作品名称:《四号手术间》

体       裁:长篇小说

出 版 社:天津人民出版社

出版策划:凤凰树文化

装帧设计:凤凰树文化

       者:江峰

       码:344

       张:10.75

纸张类型:70克胶版纸

内文印刷:黑白印

       价:58.00元

出版时间:2020年1月

       本:大32开本

成书尺寸:宽×长=145×210毫米

       号:ISBN 978-7-201-15746-7


编辑推荐

悬壶济世,治病救人。

无影灯下,兄弟情、儿女情、医患情……

情关难过,谁来救我?


作者简介

江峰,男,安徽全椒人,现居上海。职业医生,业余作家。著有《无影灯下落笔声》。


内容简介

医科毕业生王如风,上班第一天就喜欢上了美女护士周静静。就在他憧憬着美好爱情的时候,女友竟投向了铁哥们段一辰的怀抱。突如其来的双重背叛,让王如风感觉天旋地转,三观尽毁。

正当段一辰春风得意时,却不料乐极生悲,先是因医疗事故被迫离开医院,又因一场意外而生命垂危。四号手术间的主刀大夫王如风,该如何面对手术台上的情敌?


目录

第一章  春风得意/001

第二章  各奔前程/083

第三章  形同陌路/205

第四章  冰释前嫌/289


在线试读

第一章  春风得意

第1节

晨曦初现,温煦的阳光穿过城市上空在楼宇间如流水泻出,玻璃幕墙将高楼映射得熠熠发光。车轮碾过路边金黄色的梧桐落叶发出沙沙声。包子铺和煎饼果子摊位前排队的人渐渐多起来。人们相互叫嚷争吵,喊破了喉咙。

这是一座拥有千万人口的大都市,新的一天即将开始。

王如风和段一辰早早来到市中心这家医院。今天是他们入职报到第一天。两人衣着大方得体,头发梳得整齐光亮,相互喷上昨天刚网购来的香水。一番打理后,两人精神十足,显得具有参加某种聚会的仪式感。

自从医学院遇见后两人就形影不离,成了不折不扣的男闺密。即便五年医学院如期毕业,他俩也约定要在同一家医院就职。幸运的是两人在招聘会上居然被这家医院外科同时录用。他们与其说是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去学医,倒不如说是为了父辈们期望来到曾经就读的医学院,成了医学生。

段一辰出生在温州富商家庭,家里条件富裕殷实。他本可子从父业,使家族企业发扬光大。他的父亲在知青年代患过肺结核,是医生救了他的命,他对医生有着特殊感情,怀抱感恩之心。当段一辰高考填报志愿时,父亲毫不犹豫帮他填报了医学院,期待儿子将来能够成为一名医生,行善积德。当然段一辰也并没有反对。

王如风来自皖南某乡村。虽衣食无忧,但家境平常。父亲是一名乡下赤脚医生,在当地农村有一定名望。他斗字不识的父亲,自幼喜欢琢磨医学知识,后来参军去了边疆,在部队里跟随军医做起卫生员。退伍后他在村头建起了乡村卫生所。虽说没有上过正规医学院,可依靠自己的精湛医术,救困扶危,也让附近村民省了去大医院就医的劳苦。王如风自幼在父亲简陋的诊室长大,已闻惯各类药丸气味。高中毕业后,当父亲提出让他去学医,成为国家正式医生,王如风不假思索地接受了父亲的建议。

两个年轻人,若不是因缘巧合,这辈子也难得相遇。冥冥中注定缘分,两人相见恨晚。自从相遇开始,友谊就慢慢沉淀于时光流逝中,两人感情甚笃。当同学们在大学时代谈情说爱荒废学业时,他俩更多的是聚在宿舍、篮球场,或纠结某个疑惑不解的医学术语,在校园图书馆待上一整天。

篮球场上两人迈着矫健步伐,干脆利落的三步跨篮动作,也让周旁女生另眼相看。也有学姐学妹将情书多次递到他们手中,可谁也不曾动心。这难免让人怀疑他俩就是现实中的同性恋。其实只有两人清楚,医学知识单调、枯燥、乏味,只有屏气凝神,避开外界纷扰,不断学习琢磨才能真正掌握,将来也能更好就业,因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备而来的人,这样也不会辜负长辈们的期望。

校园里,篮球运动是两人共同的爱好,能让他俩骨子里血液沸腾。篮球场上,段一辰像头咆哮的狮子,一米八三个头儿的他总是冲在前面,而一米七一的王如风则充当后卫角色。两人相互配合,无数次为这个年级赢得荣誉。一次激烈冲撞中,王如风不慎扭伤了脚踝。为了顺利完成比赛,他甚至让哥们段一辰亲自为他局部注射麻醉剂止痛。这也是两人第一次用学到的医学知识解除了自己的病痛。完成那场比赛后,王如风的脚踝淤血斑斑,血肿撑破了整个皮肤。整整两个星期,都是段一辰背着他去听基础医学课程。

闲暇时光,他俩也会把电脑连接起来,一起玩网络游戏,一起分享段一辰父亲从数公里外寄来的家乡小吃。当清晨段一辰还在睡梦中时,王如风总是早早来到阶梯教室,买好早餐,帮他占一个有利位置。生活中两个人配合得总是如此默契,让一旁的女生也心生嫉妒。

从入学到实习,从毕业到找工作,两人谁也不会轻易落下谁。如今他俩又通过人才招聘会来到上海这家医院就职。

医院草坪上,秋叶零星散落,路旁枫叶红黄相间,霓虹灯映衬着住院部尚未熄灭的灯光,整座病房大楼被一层薄薄的晨雾笼罩。

王如风和段一辰抬头仰望眼前这座大楼,喜形于色。两人暗自窃喜今后能像都市白领一样在这座大楼里穿行工作。大城市的一切足够引起他们的好奇心。段一辰盯着整齐如一的楼层,用手指专心细数起来。

“一、二、三、四……二十。”

刚数完,他裂开嘴巴,得意地笑出了声,露出一口布满烟渍的牙齿。他仰头得意地对好友王如风说:

“我们将在十八楼工作,要是站在窗口眺望整座城市,都市风景一定尽收眼底。”

“当然,站在那儿说不定能看到东方明珠,那一定是种绝妙的感觉。”王如风接过话茬笑着说。

在两人看来,在这里工作不仅可以得到一份不错的薪水,还能每天免费登高观光,省下一大笔门票费用。

说话间两人拿出背包里的白色工作服穿上,互相整理褶皱的衣角。段一辰的头发经过发胶打理,像引爆的炸弹在头顶炸开,更像刷碗用的钢丝球,卷曲着,却韧性十足。一旁的王如风则留着标准三七分发型,软塌塌地覆盖着整个脑门,更像警匪片里前来卧底的人。

距离上班时间还早,住院部大厅空无一人。两人按下电梯按钮,电梯径直降至一楼。他俩小心翼翼地踏入。沿着一路标识,王如风和段一辰很快拐到了十八楼医生办公室门口。他俩深知入职第一印象至关重要,绝不能在慌乱中出错,彼此默默打气,尽力平复紧张的心情。

刚用消毒水拖过的病区地面散发着浓烈的呛鼻味。走廊尽头,阳光已透过双层玻璃照进幽长的走廊,泛起刺眼光束。地面及墙壁灰暗色的装修基调显得幽暗阴森,不免让人浮想联翩。

伴着阵阵晃荡声,走廊里推入一部餐车。瞬间各房间涌出三三两两身着条纹病号服的患者。他们或悬吊着上了石膏的胳膊,或拄着拐杖,在护工的搀扶下迈着蹒跚步子,来到餐车旁挑选自己喜爱的食物。在实习期间虽说见过截肢患者,可面对蜂拥而至的四肢不全的人,难免让人联想起激烈战争后尸骨横飞的景象。恐惧感慢慢盖过两人的好奇心。

尽管离八点整医护交班会还早,已有早来的医生穿梭于各病房查房。他们步履匆匆,偶尔也会瞟上他们一眼的,然后若无其事地避开。

段一辰轻轻推开医生办公室的门。两人绕过桌椅,倚着墙壁,站在房间最里的角落,目光紧盯石英钟表盘,躲躲缩缩。他俩翘首以盼,期待未来同事从这座城市的四面八方一一赶来。

窗外的阳光已将整座城市唤醒,屋子里慢慢暖和起来。聚集到医生办公室的医生护士越来越多,屋子里一时喧闹起来。一群人用新奇的目光来回打量两人。这也让他俩无法自在。

“你们是今年刚分配来的新医生吧?”

两人正胡思乱想时,一位满头银发、眼前戴着一副金色边框眼镜的长者打断了他俩的思绪。

“是的,是的。”两人抬头慌忙应声答道。

“欢迎你俩能够加入我们科室团队。稍等片刻,早交班后我会为你们和大家相互介绍。”

从他的话语中推断出此人就是这里的科室主任。他语气温和,面容慈善,也让两位年轻人心情舒缓不少。说完话,主任拿一叠资料坐到一排桌子的中间位置。

办公室里人越聚越多,很快挤满整个房间。桌子一边站着四名医生,另一边挤满七位护士。看得出中间那位五官对称圆润、体形肥胖,帽子上有一道蓝杠的是科室护士长。他们在交头接耳小声议论,目光时不时投到两人身上。也让段一辰和王如风颜面忽冷忽热。两人不觉缓缓低下头。

“开始交班!”

科室主任见人员到齐了,突然起身,表情转而变得严肃,冲着这群人发出这句铿锵有力的声音。只见夜班护士捧着崭新的交班本,用洪亮的声音读起来:

“2000年9月11日护士交班,原有40人,现有41人,出院5人,入院6人,急诊手术3台……”

她那专注的神情像一名小学生在努力背诵课文。小护士口齿伶俐,语速平缓,一屋子人都竖起耳朵听她诵读这一整天病区患者的病情。真正成为医生护士后,每天必须经历这样一次早交班会,这在任何医院都不会间断。每位上班医护人员必须对整个病区患者的病情熟记于心。

当人们专注于交班内容时,王如风慢慢抬起头。他用余光仔细打量在场的每位医生和护士。可能因为是外科,除了戴着护士帽的护士外,没有看到一位女医生。无意间,他瞥见旁边正在交班的那位小护士。甜美声线中,眼前这位护士可爱至极。根椐她那翘起的睫毛和护士帽外凌乱微黄的发髻,王如风断定她一定是位貌美的女孩。

当眼前这位护士读完交班内容抬起头时,王如风总算看到她的庐山真面目。尽管上了一宿夜班,她脸上的皮肤仍是那么紧致,脸颊上露出一个不深不浅的酒窝。她读完交班本也把目光投向对面的两位陌生人。在和她目光对视的刹那,王如风似乎触及一股高压电流,心头一颤。那是一种心动的感觉。

护士交班后医生接着补充交班内容,详细汇报手术后患者的病情。二十四小时,普通的一天。可在医院,时间却漫长难熬,分分秒秒让人记忆犹新。深夜里医生接二连三做了好几台手术,也让两人再次体会到外科医生工作的艰辛不易。虽说医生的苦他们实习时已亲身体会,可还没来得及深刻感触就毕业离开。这份职业值得期待,也必定路途坎坷。今天过后,两人将正式成为他们中的一员,也将是他们漫漫医学征程中一个新起点。

大家逐一汇报好工作,办公室恢复平静。主任压了压眼镜,表情再次恢复到原先的状态。他拿出一张医务处下发的文件资料,大声宣读起来:

“为了工作需要,今年我们骨科新招聘两位新医生,一位叫段一辰,另一位叫王如风。”

话音刚落,人群再次出现阵阵嘈杂声。几位医生中,有人眉头紧锁,有人喜笑颜开。护士们捂着嘴巴,相互聚拢到一起继续窃窃私语,用好奇的目光再次一遍一遍打量两人。

“这是我们骨科的新鲜血液,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两位新同志。”主任继续强调说,“他们也是刚刚从医学院毕业的优秀本科生。”

他放下手中的资料,带头鼓起了掌。掌声响起,两人如坐针毡,心里阵阵发慌,脸上有火辣的烧灼感。短暂的慌乱后,两人似乎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责任感,内心瞬间也变得异常冷静。

这些目光中,当然有王如风心仪的美小护。再次触及她的目光,王如风透过她清澈的眼睛,似乎看到了天使的烂漫容颜,充满着爱意和慈悲情怀。他有些惊喜,却无法放松心情,始终紧绷着一张毫无表情的脸。

“谢谢大家。”

王如风和段一辰掌心直冒虚汗,战战兢兢中两人说了这句感谢的话。

在简单的相互介绍后,科主任分配了两人的带教老师。王如风跟随董辉主治医师,而段一辰则在李伟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开展工作。虽说两人已从医学院正式毕业,可作为刚入职的新医生,他们还没有资质单独管理患者,也不熟悉这里的工作环境,将在各自老师指导下慢慢熟悉所有工作流程。

人群散开离去。就在今天,两人正式加入到这个特殊的大家庭。


第2节

两天后,科主任叮嘱王如风和段一辰早交班后到自己办公室。有要事相谈。两人不知内情,有些不安。他们在交班会后匆匆敲开了主任办公室的门。

“请坐!请坐!”

刚推开门,老主任就指着一旁的沙发,热情地招呼两人坐下。他俩尚未坐稳,主任又接着说:“听说你俩在学校都很优秀,刚来医院,人生地不熟,以后在科室有什么困难尽管开口,这里也算你们的家。”

“没啥困难,谢谢主任!”两人显得腼腆,匆忙回应说。老主任说话的语气仍是一贯谦和随意,也让两人绷紧的身体瞬间放松下来。

“你俩先坐会儿,我去为你们倒杯开水。”他边拿起桌上两个玻璃杯边说。杯子里可见少许茶叶,显然主任是早有准备的。

老主任起身出门,到走廊尽头开水间为两人准备茶水。门被他随手带上,屋内剩下段一辰和王如风。两人面面相觑却未敢吱声,相互揣摩主任约谈的目的。虽说充满疑虑,可从主任的善言善语中两人并没有觉察到不利因素。

王如风起身环顾四周。办公室房间不大,不足十平方米,有些昏暗。屋内摆设朴素简洁。中间是张灰色的矩形桌子,斑驳的油漆已经脱落,露出木质底色。两人临位放置一张单人沙发,上面覆盖着一层粗厚麻布,沙发成色不得而知。墙壁上悬挂一张大幅的参加会议后的合影,相框内的黑白照片边缘卷曲泛黄。照片中老主任虽未佩戴眼镜,但从模糊脸型中依然可以看清站在后排的他。当年他意气风发,眼神深邃锐利,全身透露出一股精气神。看得出他那时也是一位优秀医生,只是现今满头银发让他看起来苍老许多。整个房间还是20世纪80年代的陈设样式,桌子中央放置的一台崭新电脑反倒显得和这里格格不入。这应该是医院刚刚配备的。

办公室摆设显得落伍,却充满怀旧情怀。两位年轻人好奇地琢磨着每件物品,凑近身体小声嘀咕。这时老主任已倒好茶水推开了门。

“你们喝茶吧。”他递过杯子乐呵呵地说,“你们放心喝,杯子我已经清洗过了。”主任说完话,转身坐回自己的椅子。两人端起了玻璃杯。

他们这才发现玻璃杯底还清晰地印制着一串商标。原来杯子是某个超市的广告赠品。

茶叶在沸水的浸泡下慢慢舒展开,杯中散发出浓郁的茶香。只见主任拿起桌上的茶杯,抿下一口茶水说:

“现在人真是浪费,什么都使用一次性的,既浪费又不环保。我还是觉得用玻璃杯子喝水好,环保不说,至少对身体健康有益。”

“是的,我们觉得也是。”两人附和道。尽管对老主任这传统理念他俩并不认同,但在领导面前大绕口舌,反驳他的观点也有失礼节。王如风迫切想知道主任此次会谈的目的,却不敢开门见山去询问,只期待他能尽快步入正题。

“你们两人来得正是时候,现在医院骨科患者多了,正是需要医生的时候。”主任一边说一边扬起嘴角,“希望你们能尽早适应这里的工作环境。”

两位年轻人毕恭毕敬,频频点头。

“现在医院正要大规模发展,科室力量也要加强,你们到来正好可以补充新鲜血液。”主任语重心长地说,“我很快就要退休了,你们理论知识都比我强,以后多学些临床经验,在实践上再上一个台阶就是一个好医生了。”

“我们会努力的。”两人不约而同地说。主任言之有理,对他们的到来充满期许。

“我老了,明显跟不上现在的时代,连这电脑都不会用,你们看看,放这里好几个月我都没有开过机。”在两位小医生面前,他像犯错的孩子,声调瞬间低沉许多。

接下来,老主任神采奕奕地讲述了自己的人生故事。原来他出生在西北军干家庭,父亲是位老红军。在部队大院长大的他,从小就立志参军报国,后来考上了军医学院,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云南附近军区医院。当年边境自卫反击战打响时,他毅然决然和众多军人报名参加了前线医疗救护。战争结束后,他回到部队医院,不久便转业分配到上海这家地方医院。

当谈到战争中一位叫王拥军的战友牺牲在自己身旁时,他黯然神伤,轻揉双眼,声音变得沙哑。

“他是为我才牺牲的,那年他才19岁。”

主任眼圈红红的,慢慢叙述起当时的情形。刚才还心急的王如风和段一辰也慢慢静下了心,急切想知道这段故事的后半段。

“当时他负责警戒。我们把伤员都撤离到直升机上,他最后准备登机,一颗炮弹就在他身旁炸开了。”主任继续讲述着。

“那后来呢?”王如风目不转睛地盯着主任焦急地问。

“当年他比你们现在年龄还小,太可惜了。”主任头脑变得异常清醒,继续说,“当时前线救治条件太差,只能眼睁睁看他离去。我也有责任啊!”主任说完话,深深吐了口气,不再作声。

出生在和平年代,段一辰和王如风无法见到炮火连天的血腥战场,只能从影片中感受到战争的残酷。两人的思绪被老主任的一席话语带到那个血雨腥风的场景,身上的毛孔在不停扩张,两人也变得哑口无声。

屋外走廊里传来脚步声和轮椅推过的声音。主任起身揉了揉通红的眼睛,拉开靠桌边的一半窗帘,大口叹气。

“说远了,不说了,说了你们也不会理解。”他边解释边苦笑起来。

两位刚入职的医生像在课堂上再次聆听一段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。对于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两位年轻人来说,他们显然没有经历过那场越南自卫反击战。前方硝烟四起时,两人正是襁褓中的婴儿,没有更深的感触。对于往事,他们也只是在成长过程中,从他人聊天中得到一些关于那场战争的影子。当眼前这位战争亲历者再次如此真实地讲述这段历史时,他们才真正感触到战争的惨烈程度,不禁感叹出生于和平年代的人是如此幸运。两人身处陋室,听得入神,完全忘了此行的目的。

“你们看看,屋子里这么黑我都忘记了开灯。”

老主任随手打开墙上的荧光灯开关。自己唠叨半天,而眼前两位年轻人并不怎么搭话,他也觉到话题扯远了,赶紧找个话匣摆脱尴尬的局面。

“今天阴天,房间里没有阳光,天气好的时候就不用开灯了。”他转身说。

灯光将房间照亮,也将他面庞的肌理纹路照得异常清晰。看着眼前这位历经风霜却精神矍铄的老人,王如风觉得他更像刚离世的爷爷,在主持一场别样的家庭聚会。他淳朴和善,传颂家风,厚厚的镜片旁是深如沟壑的皱纹,又俨然一副学者风范。

“这屋子小,原来医院规划的办公室被我改成了换药室。”老主任似乎也感觉到这里空间确实狭小,显得蹩脚,急着和两位新医生解释说。

“哦,原来是这样。”王如风说。

“难怪换药室那么大。”段一辰也惊喜地说。

刚才沉浸在主任往事中的两人如梦初醒,呈现在脸上的痛苦表情也在慢慢消失。他们的神情变得自然,内心也从悲悯变得喜悦。

“废话说了半天。今天我找你们来,是因为医院宿舍床位不够,你们有一个人可能暂时需要到护工宿舍住上一段时间。等新宿舍建好,再搬到医生宿舍去。”他清清嗓门,无可奈何地说。

主任言归正传。王如风和段一辰这才明白主任约谈他俩的真正原因,原来是两人床铺之事。分开居住,意味着两位好哥们的五年“同居”生活正式结束。护工,顾名思义,是医院一群帮患者端屎倒尿、清扫垃圾的外地打工者。他俩其中一人居然要和这群人住上一阵子。

段一辰领会老主任谈话的真正用意后,用惊诧的眼神盯着王如风。刚才老主任的故事还让他佩服得五体投地,此刻却满腹怨言溢于言表,露出一脸苦相。

看两位年轻人半天无语,主任似乎心领神会,猜出了他们的心思,连忙笑着说:

“实在不行,你们谁愿意搬到我们家住一段时间,反正家里一个房间也空着。”

“不,不,不。”两位医生几乎同时站立连声拒绝。

“我们自己会商量好这件事情。”刚刚还垂着脸的段一辰抬起头不情愿地说。

“我和段一辰会相互商量好的,一定不让主任为难。”一旁的王如风也赶紧表明自己的态度。虽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说出这番话,但他相信自己和段一辰一定能妥善处理此事。

老主任见事情安排妥当,像个孩子似的乐了起来。转眼间他又收回微笑,像师长般谆谆教诲起两人:

“现在年轻人就是眼高手低,吃苦能力远不如以前。”他双手抱着后脑勺埋怨着说,“时代变了,时代变了。”

在他心里,是自己思想观念变得陈旧,时代发展太快。当年他竭尽全力积蓄的知识也不能发挥太多作用。岁月变更已将他的智慧和容颜侵蚀,逐渐化作粒粒尘埃,自己曾经拥有的一切也只不过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而已。

“再过一年我就要退休了,也该好好休息了。”他突然间神清气爽地说出这句话,双手反复搓揉起干瘪的面庞。

在主任办公室一个多小时的谈话结束后,段一辰和王如风相继离开屋子。走廊上已是一片忙碌的身影,随处可见医生、护士,还有不断出入的患者。因服饰色彩有别,整个灰色走廊多了几分艳丽色彩。

回到医生办公室,段一辰眼睛盯着电脑屏幕,手中的鼠标无序乱点。对于过惯衣食无忧生活的段一辰,是极不情愿去那样的环境居住的。老主任的一番谈话无疑给他迎面泼上一勺凉水,浇灭他入职以来的满腔热忱。在王如风看来,主任也是迫不得已才决定的。他绝不会以强迫语气让段一辰去那种地方居住,这种行为不但会伤了两人感情,也有失自己男子汉风度。他的脸上也布满不满情绪,也试图想出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。

“明天我就搬过去居住,以后早上你自己定好闹钟上班,千万不要迟到。”王如风早就看出段一辰的心思,显得满不在乎地对段一辰说。

“你真的过去啊?”

段一辰吃惊地问。可在非此即彼的选择面前,他确实也无法说出自己主动过去的话。虽没有亲自置身于那里,也能想象出那里居住条件极度简陋,一时也无法安身。好友王如风主动请缨要求住到护工宿舍,让他觉得意外,也是意料之中。段一辰内心也变得踏实了。

“反正我们老家环境和那里差不多,我会很快适应。难道让你这位段家大公子去遭罪?”

说出这话时王如风显得浓情厚谊,其实他也是勉强说出口。那里环境脏乱差不说,离开自己朝夕相处的好友,情感上确实也恋恋不舍。可在两人之间,他不得不做出这样自告奋勇的选择。

“你不后悔?”

“我俩必须有一个过去,我不去谁去?”

段一辰放下手中的鼠标,用一脸惊愕的表情看着王如风。每次自己深陷困境,王如风总是伸出援手,带领自己脱离困境。作为朋友,段一辰一直深感愧疚,王如风却显得心甘情愿。时间长了,他又开始慢慢适应。他想不出什么样的话来表达此刻的心情,起身一手揽住王如风的脖子大声说:

“以后我让我爸给咱俩各买一部手机,要是早上起不了床,你就打我电话叫我。”

“不错的主意。”

一阵爽朗的笑声后两人坐回了椅子。也许只有他俩能触及彼此内心,任何时候谁也不能割舍谁。虽说两人暂时不能在一个宿舍就寝,但多数时间也都会在这区区几百平方米的病房相处。两人细想后也无太多怨言。眼前的困苦也只是一段短暂的插曲而已。

老主任以委婉的言语讲述自己的故事,两人近距离感受着他另类的人格魅力。他们没有理由拒绝他的要求。王如风坚定决心搬到护工宿舍以解燃眉之急。两人也暗自下定决心,做老主任一样正直的人,无论生活在哪里,都要努力学习医学专业知识,将来有所作为,解除更多患者的病痛。

……


购买链接

http://product.dangdang.com/28545943.html

分享到:

产品底部关联